一、人才培養目標:一個頭腦、兩個工具、三個習慣、四項品質 |
“一個頭腦”是指學生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,具有創新思維的財經頭腦。有了這樣的頭腦,學生可以多角度,創造性地在各種經濟活動中發現問題、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,這正是社會對創新型、應用人才的最根本要求。“兩個工具”即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財經管理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。在以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為特征的現代社會,兩個工具將是學生搶占人才市場先機的“敲門磚”。“三個習慣”是指自信、自律、自學。學生具備了自信心和自律性,并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,就為其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“四項品質”是指忠孝、廉恥、誠信、勤奮。懂忠孝、知廉恥、講誠信、能勤奮是立德樹人、教書育人的根本要求,也是學生取得終身成就的基石。 |
二、學生管理模式:以生為本,同輩學習 |
學校始終堅持以服務學生為宗旨,并充分利用校園智慧化平臺,將學生課表成績查詢、請銷假、綜合測評、活動參與、寢室報修等等學習生活服務集結線上,優化服務流程、簡化辦事環節。為充分滿足學生需求,每個宿舍樓棟都根據實際情況開設了書吧、自習室、活動室等,真正為學生提供貼心服務。 在大學教育中,課堂教學只是學習的渠道之一,同輩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樣是十分重要的學習途徑。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同輩學習,學校在低年級學生中推行 “三位一體”的輔導員、班導師、輔導員助理管理制度,幫助低年級學生順利度過適應期;針對中高年級以上的學生,學校通過學生黨支部、團總支、學生會和各類社團組織,促進學生與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參與實踐鍛煉,在同輩的影響、支持和幫助下完成探索成長期,進一步培養自己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。 |
三、人才培養指導思想: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,綜合能力提升為主線,知識學習為載體 |
為了貫徹和落實“以人為本”的科學教育觀,真正實現“教書育人”的本質內涵,體現“育人”是根本,“教學”是手段和過程的教育、教學思想,我校制定了以“學生職業發展為目標、綜合能力提升為主線、知識學習為載體”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。為此,我們針對不同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進行了認真收集和梳理,歸納出通用能力和各專業能力。在此基礎上,將這些能力要求分解到不同的課程和學生學術活動中去,并設計出有效的培養途徑和手段對這些能力進行培養,使天府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既包括知識學習,也包括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;人才培養方案不僅是課堂教學要求,也包含學生活動規劃。 |
四、課程教學方式:注重學生主動參與 |
知識能夠傳授,能力只能鍛煉。課堂講授是理論知識傳授的有效手段,學生要將理論知識轉化成能力,必須在實踐中鍛煉才能形成。只靠教師課堂理論知識講授,很難達到能力鍛煉的目的。因此,我們全力開展課程教學改革,積極推行“雅典式”教學,徹底打破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。大力開展實驗教學、實踐教學、案例教學、討論式教學、項目驅動式教學、研究式教學、拓展訓練式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的探索與實踐,大大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,也提高了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的速度和比例。 |
五、人才評價與考核:注重過程管理 |
卷面考試是理論知識考試的有效手段。但卷面考試卻很難考核學生諸如溝通交流能力、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。因此,學校大力改革考核制度,以學生討論發言、小論文、小組項目、課業大賽等多種內容作為考核的依據,加強學生學習過程管理。這種考試制度的改革,從根本上提高了學生平時主動學習、研究型學習的積極性。不僅讓學生學到了更多的理論知識,還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、表達能力、時間管理能力、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能力。 |
六、素質教育模式:學生自主管理 |
學校精心打造的“小社會、大課堂”育人環境,在校內為學生企業、學生社團和學習型組織撘建了專業實習、社會實踐、能力鍛煉三類平臺,實現全員育人、全方位育人、全過程育人。 1.專業實習平臺:與國際知名企業合作,建立了 Oracle 全套應用系統、金蝶 K3 系統等應用環境,以此為基礎,成立了完全自主學習、自主管理的 Oracle 興趣小組,構建了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模式。 2.社會實踐平臺:學校開辦了學生自主經營的“學生實驗超市”、“有間水吧”、“ Finger工作室”等,管理服務部門設立了(如圖書館、學生公寓、文印打字等)229個工作崗位,學生在獲得實踐鍛煉的同時,也實現了勤工儉學。 3.能力鍛煉平臺:學校建立各種組織和學生社團,各類學生干部通過擇優錄取、競爭上崗,使他們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溝通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。 “大課堂”猶如一個大熔爐,通過上述三類平臺的錘煉,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。 |
七、育人環境營造:關愛心靈、礪煉心志 |
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積累,還包括健全人格和潛能激發。我校在貫徹“以人為本”科學教育觀的實踐中,堅持把教育與人的心志發展、價值探索和自我實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。學校在全校師生中提出:“像關愛生命一樣關愛心靈,像終身鍛煉身體一樣礪煉心志”。對學生無條件的關愛是他們成長所必須的陽光,而樂觀執著的礪煉則是經風雨、見世面的保障。在心理教育方面,學校通過“學生工作室”這一載體,廣泛開展如時間管理培訓、同輩咨詢、心理沙龍等活動,逐步引導學生了解自我,進而能管理自我,開發自身潛能。 同時,通過實施雙導師制,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環境,同時也幫助高年級的學生及早做好職業規劃,為人生的發展奠定基礎。此外,學校大力提倡賞識教育,使學生明確自我優勢,塑造自信人生。老師在課堂中盡力發掘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,加以表揚;同學們在生活中也能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,相互贊賞。這也是我們對全校教職工提出關愛學生、實行賞識教育的基本要求。 |